聯系我們

座機:027-87580888
手機:18971233215
傳真:027-87580883
郵箱:didareneng@163.com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魯磨路388號中國地質大學校內(武漢)

行業資訊

我國地熱供暖制冷預測2060年超過100億平方米

日前,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研究員王貴玲在第七屆地熱青年論壇上談到,我國地熱供暖制冷發展預測,2030年將達到33億平方米,2060年超過100億平方米。“十五五”我國地熱發電將迎來快速發展,2030年預計地熱發電裝機容量200兆瓦,2050年將超過1000兆瓦。

 

地熱資源利用量占能源消耗總量不足1%
 

化石能源在歷史上一直是最主要能源,但大量使用會導致環境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加劇全球變暖問題。王貴玲說,“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資源,預計在未來存在逐漸枯竭危機,目前對化石能源依賴逐漸降低。”
 

地熱能具有清潔、穩定、安全、高效的特點,越來越受到重視。他告訴記者,地熱能的優勢在于熱能連續性好,本土能源,具有不間斷的電力供應,輸出負荷穩定。另外,地熱能利用系數高達到72%,而水能、風能太陽能分別是42%、21%和14%。地熱能幾乎為零排放,無廢氣和其他流體或固體廢棄物。

 

王貴玲介紹,我國地熱資源主要分布在7個地熱區(帶),具體包括華北地熱區、東北地熱區、長江中下游地熱區、郯廬斷裂地熱帶、環鄂爾多斯地熱帶、東南沿海地熱帶、藏滇地熱帶。“全國336個主要城市淺層地熱能年可開采量折合標準煤7億噸,可實現建筑供暖制冷面積320億平方米。我國中東部共143個主要城市,是最適宜開發利用淺層地熱能的地區。”
 

我國地熱能源相比其他能源總利用量偏小,但發展迅速。他向地熱加介紹,目前我國地熱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費中占比不足1%。但開發利用規模呈高速增長。“淺層地熱能利用2010年以來以年均28%的速度遞增。截至2020年底,我國淺層地熱供暖(制冷)能力8.1億平方米,位居世界第一。”王貴玲說。
 

依據我國目前地熱供暖制冷發展現狀及趨勢,他預測,“我國2030年預計地熱供暖制冷面積將達到33億平方米,2060年供暖制冷面積106億平方米京津冀地區到2030地熱供暖面積約4億平方米。”
 

十五五”我國地熱發電將迎來快速發展
 

基于地熱資源稟賦條件、經濟狀況和地熱技術的進步,王貴玲團隊通過建立五大系統、32個指標體系分析,“十五五”我國地熱發電將迎來快速發展。“對于我們國家的地熱發電,過去40年的時間,基本上沒有往前走,地熱發電裝機容量增加得非常緩慢。”目前我國已啟動了深部探測重大專項,其中包括高溫地熱發電,這一項目已落地西南地區,將對西南地區地熱發電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過去幾十年,西南地區高溫地熱資源無論是勘查還是開發,國家投入的并不多,通過深部探測重大專項中高溫地熱發電項目的啟動,這對推動西南地區地熱發電技術進步,意義非常大。”他認為,通過這項工作對地熱發電發展具有積極促進作用,未來如果持續發力,我國西南地區的地熱發電將得到快速發展。
 

從1977年羊八井電站投產,到2018年羊易電站建設,中間40余年間,我國再沒有大規模地熱發電站項目上馬。沉寂40余年的地熱發電,如今在“雙碳”目標的召喚下,伴隨著地熱開采技術的進步,正重新得到青睞。
 

2024年10月23日,中國石化新聞辦發布消息稱,中國石化新星公司咸陽中深層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取得咸陽電網的接入許可,并正式并網發電。據悉,該熱源井出水溫度105℃,設計裝機容量300kW,目前已并入電力管網,預計年凈發電量70萬度。2024年12月30日,中國政府采購網對外發布了“江蘇省地質調查研究院江蘇省干熱巖資源開發利用-興化市干熱巖發電示范電站建設服務中標公告”,這是江蘇省首座干熱巖發電站,該地熱電站將于2025年8月30日前實現試驗性發電。
 

羊易地熱電站自2018年10月10日投運以來,截至2024年底已累計發電小時數52539小時,發電量6.9億度,2024年發電小時數8612小時,發電量9267萬度。羊易地熱電站地處海拔近4700米的西藏自治區雄縣,通過“只取熱不取水”模式,讓發電尾水實現100%回灌循環再利用,為西藏電力能源調峰和電力保供提供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羊易地熱電站2024年10月25日獲得羊易地熱田采礦權證書,地熱田采礦面積達30.5039平方千米。羊易熱田規劃建設2X16MW項目,2018年10月已建成一期16MW項目,二期16MW項目待啟動建設。
 

前不久,中國技術監督情報協會地熱產業工作委員會常務委員單位、《中國地熱》雜志編委委員單位——中國電建成都院成功中標西藏色尼區多能互補基地地熱發電工程勘察設計項目。項目位于西藏自治區那曲市古露鎮,海拔4705米,項目規劃建設容量4萬千瓦,分兩期建設,一期建設規模為2萬千瓦。該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我國第三座規模化地熱電站,同時也是世界海拔最高、國內單機容量最大、實現發電設備國產化的地熱電站。
 

截至2022年底,中國地熱發電裝機量為53.45兆瓦,僅占世界地熱發電裝機量的0.33%。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文件,2025年,我國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比2020年增加50%,在資源條件好的地區建設一批地熱能發電示范項目全國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比2020年翻一番;2035年,地熱能供暖(制冷)面積及地熱能發電裝機容量力爭比2025年翻一番。在能源供需多極化格局越來越清晰,能源結構低碳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當下,地熱能產業發展空間也將更加廣闊。


我國地熱供暖制冷預測2060年超過100億平方米-地熱開發利用-地大熱能